1.暴雨分为哪些级别有多严重

2.降雨量可分为几个等级

3.暴雨等级划分

4.特大暴雨是几到几毫米

5.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的标准

特大暴雨_特大暴雨

1、降水量不同

特大暴雨:24小时降水量大于等于 100mm,小于250mm的降雨(100~250mm)。

暴雨:暴雨的24小时降水量为50毫米或以上。

大雨:大雨的24小时降水量为25-49.9毫米。

2、每小时降水量不同

特大暴雨:暴雨的每小时降水量为24毫米以上。

暴雨:暴雨的每小时降水量为16毫米以上。

大雨:大雨的每小时降水量为8.1-16.0毫米。

暴雨分为哪些级别有多严重

特大暴雨量的标准是降雨量达到250毫米以上。?

中国气象上规定,每小时降雨量16毫米以上、或连续12小时降雨量30毫米以上、24小时降水量为50毫米或以上的雨称为“暴雨”。按其降水强度大小又分为三个等级,即24小时降水量为50-99.9毫米称“暴雨”,100-249.9毫米之间为“大暴雨”,250毫米以上称“特大暴雨”。

暴雨预警信号分四级,分别以蓝色、**、橙色、红色表示。暴雨蓝色预警信号标准:12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暴雨**预警信号标准: 6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暴雨橙色预警信号标准:3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暴雨红色预警信号标准:3小时内降雨量将达10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10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特大暴雨天气注意事项

1、暴雨天气低洼积水多,来回出行尽量绕过积水处,不要在未经证实的情况下匆忙跑过有积水的地方,在积水中行走要注意观察。防止跌入井或坑、洞中。

2、如果住宅地势低洼,可因地制宜取“小包围”措施,如砌围墙、大门口放置挡水板、配置小型抽水泵等。

3、暴雨天气减少或者直接取消所有的户外活动,暴雨天气的情况下,在户外活动是十分危险的,尤其是夏季,暴雨常常伴随着电闪雷鸣,对人会有伤害的可能性,并且可能性很大,所以遇到大暴雨天气还是尽量不去户外活动,能取消的取消,能减少的减少。

4、首先要关注天气预报,现在随着科技的越来越发达,气象方面也跟着进步,对于天气的预测情况,已经十分接近实际发生的了,所以关注天气遇到,在大暴雨没有到来之前就做好准备工作,提前安排自己的时间和事情,这样不至于因为暴雨天气中断自己的。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特大暴雨

降雨量可分为几个等级

暴雨按其降水强度大小分为三个等级,即24小时降水量为50-99.9毫米称“暴雨”、100-249.9毫米之间为“大暴雨”、250毫米以上称“特大暴雨”。

在业务实践中,又可按照发生和影响范围的大小将暴雨划分为:局地暴雨、区域性暴雨、大范围暴雨、特大范围暴雨。局地暴雨历时仅几个小时或几十个小时左右,一般会影响几十至几千平方千米,造成的危害较轻。

但当降雨强度极大时,也可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区域性暴雨一般可持续3~7天,影响范围可达10~20万平方千米或更大,灾情为一般,但有时因降雨强度极强,可能造成区域性的严重暴雨洪涝灾害。

特大范围暴雨历时最长,一般都是多个地区内连续多次暴雨组合,降雨可断断续续地持续1~3个月左右,雨带长时期维持。?

季节与分布

中国是多暴雨的国家,除西北个别省区外,几乎都有暴雨出现。冬季暴雨局限在华南沿海,4~6月间,华南地区暴雨频频发生。6~7月间,长江中下游常有持续性暴雨出现,历时长、面积广、暴雨量也大。7~8月是北方各省的主要暴雨季节,暴雨强度很大。8~10月雨带又逐渐南撤。夏秋之后,东海和南海台风暴雨十分活跃,台风暴雨的点雨量往往很大。

暴雨等级划分

分为6个等级。小雨、中雨、大雨、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

小雨:1d(或24h)降雨量小于10mm者。

中雨:1d(或24h)降雨量10~25mm者。

大雨:1d(或24h)降雨量25~50mm者。

暴雨:1d(或24h)降雨量50~100mm者。

大暴雨:1d(或24h)降雨量100~250mm者。

特大暴雨:1d(或24h)降雨量在250mm以上者。

扩展资料:

降雨的基本要素

(1)降雨历时和降雨时间:降雨历时是指一次降雨的持续时间,即一场降雨自始至终所经历的时间。降雨时间是指对应某一降雨量而言的时段长,在此时间内,降雨并不一定是持续的。降雨历时和降雨时间均以min、h计。

(2)降雨强度:指单位时间内的降雨量,以mm/min或mm/h计。

(3)降雨面积:指某次降雨所笼罩的水平面积,以km2计。

(4)暴雨中心:指暴雨强度较集中的局部地区。

雨的成因多种多样,它的表现形态也各具特色,有毛毛细雨,有连绵不断的阴雨,还有倾盆而下的阵雨。地球上的水受到太阳光的照射后,就变成水蒸气被蒸发到空气中去了。

水汽在高空遇到冷空气便凝聚成小水滴。这些小水滴都很小,直径只有0.01~0.02毫米,最大也只有0.2毫米。它们又小又轻,被空气中的上升气流托在空中。就是这些小水滴在空中聚成了云。

它主要依靠两个手段,其一是凝结和凝华增大。其二是依靠云滴的碰并增大。在雨滴形成的初期,云滴主要依靠不断吸收云体四周的水气来使自己凝结和凝华。

如果云体内的水气能源源不断得到供应和补充,使云滴表面经常处于过饱和状态,那么,这种凝结过程将会继续下去,使云滴不断增大,成为雨滴。

雨通常以四种形式出现:

1、锋面雨(梅雨):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与来自陆地的冷空气相遇,由于冷空气重,暖空气轻,暖湿气流被迫上升,遇冷凝结,形成一条很长很宽的降雨带,这就是锋面雨。

2、对流雨:夏季在强烈的阳光照射下,局部地区暖湿空气急剧上升,遇冷凝结,形成降雨, 这就是对流雨,气象学上叫“雷阵雨”,我们通常叫“爆天”,另外,台风雨也是属于对流雨的一种。

3、地形雨: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遇到山脉,被迫上升,遇冷凝结,形成降雨。

4、台风雨:热带洋面上的湿热空气大规模强烈地旋转上升。在上升过程中,气温迅速降低,水汽大量凝结成云雨,这就是台风雨。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雨量等级

特大暴雨是几到几毫米

暴雨等级划分

暴雨等级划分,下雨其实有好有坏,要看在什么情况下,但是下暴雨一定不是一件好事,而且暴雨也分为一定的等级,等级越大危害越大,下面是我国暴雨等级划分,一起来看看吧。

暴雨等级划分1

暴雨等级分为:暴雨、大暴雨和特大暴雨 ,具体如下:

暴雨: 1d(或24h)降雨量50~100mm者。

大暴雨: 1d(或24h)降雨量100~250mm者。

特大暴雨: 1d(或24h)降雨量在250mm以上者。

降雨量用雨量计或雨量器测定,以mm为单位。日雨量观测中,可分为24段(1h一次)、8段(3h一次)、4段(6h一次)及1段(24h一段)等4种。日雨量的统计有20~20时和08~08时两种方法。我国电视和广播节目中发布的日雨量为08~08时,代表前一天的雨量。

扩展资料

中国暴雨的季节与分布

中国是多暴雨的国家,除西北个别省区外,几乎都有暴雨出现。冬季暴雨局限在华南沿海,4~6月间,华南地区暴雨频频发生。6~7月间,长江中下游常有持续性暴雨出现,历时长、面积广、暴雨量也大。7~8月是北方各省的主要暴雨季节,暴雨强度很大。8~10月雨带又逐渐南撤。夏秋之后,东海和南海台风暴雨十分活跃,台风暴雨的点雨量往往很大。

中国属于季风气候,从晚春到盛夏,北方冷空气且战且退。冷暖空气频繁交汇,形成一场场暴雨。中国大陆上主要雨带位置亦随季节由南向北推移。华南(两广、闽、台)是中国暴雨出现最多的地区。从4至9月都是雨季。

6月下半月到7月上半月,通常为长江流域的梅雨期暴雨。7月下旬雨带移至黄河以北,9月以后冬季风建立,雨带随之南撤。

由于受夏季风的影响,中国暴雨日及雨量的分布从东南向西北内陆减少,山地多于平原。而且东南沿海岛屿与沿海地区暴雨日最多,越向西北越减少。在西北高原每年平均只有不到一天的暴雨。太行山、大别山、南岭、武夷山等东南面或东面的坡地,都是这些地区暴雨日的中心。

暴雨等级划分2

气象部门把下雨下雪都叫做降水,降水的多少叫降水量。降水量就是指从天空降落到地面上的液态和固态(经融化后)降水,没有经过蒸发、渗透和流失而在水平面上积聚的深度。他的单位是毫米。1毫米的降水量是指单位面积上水深1毫米。

在气象上用降水量来区分降水的强度。可分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小雪、中雪、大雪和暴雪等。

小雨: 雨点清晰可见, 没漂浮现象;下地不四溅;洼地积水很慢;屋上雨声微弱,屋檐只有滴水;12小时内降水量小于 5mm或24小时内降水量小于10mm的降雨过程。

中雨: 雨落如线,雨滴不易分辨;落硬地四溅;洼地积水较快;屋顶有沙沙雨声;12小时内降水量 5~15mm 或24小时内降水量10~25mm的降雨过程。

大雨:雨降如倾盆,模糊成片;洼地积水极快;屋顶有哗哗雨声;12小时内降水量15~30mm或24小时内降水量25~50mm的降雨过程。

暴雨: 凡24小时内降水量超过50mm的降雨过程统称为暴雨。

根据暴雨的强度可分为: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三种。

暴雨: 12小时内降水量30~70mm或24小时内降水量 50~100mm的降雨过程。

大暴雨: 12小时内降水量70~140 mm或24小时内降水量100~250mm的`降雨过程。

特大暴雨: 12小时内降水量大于140 mm或24小时内降水量大于250mm的降雨过程。

暴雨等级划分3

1 、暴雨分四个级别: 暴雨蓝色预警,暴雨**预警,暴雨橙色预警,暴雨红色预警。

2、暴雨蓝色预警: 12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3、暴雨**预警: 6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4、暴雨橙色预警: 3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5、暴雨红色预警: 3小时内降雨量将达10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10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暴雨是中国主要气象灾害之一。长时间的暴雨容易产生积水或径流淹没低洼地段,造成洪涝灾害。据19XX~19XX年资料统计,中国平均每年洪涝灾面积为942.4万公顷,严重洪涝年份农田受灾面积可达1300万公顷以上。暴雨是一种影响严重的灾害性天气。

某一地区连降暴雨或出现大暴雨、特大暴雨,常导致山洪爆发,水库垮坝,江河横溢,房屋被冲塌,农田被淹没,交通和电讯中断,会给国民经济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严重危害。暴雨尤其是大范围持续性暴雨和集中的特大暴雨,不仅影响工农业生产,而且可能危害人民的生命,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的标准

特大暴雨是指超过250毫米的雨。

小雨指24小时内降水量不超过10毫米的雨,小到中雨为5毫米~16.9毫米,中雨为10毫米~24.9毫米,中到大雨为17毫米~37.9毫米,大雨为25毫米~49.9毫米,大到暴雨为38毫米~74.9毫米。24小时内雨量超过50毫米称暴雨,超过100毫米的称大暴雨。

气象预报把下雨、下雪都叫做降水,降水的多少叫降水量,表示降水量的单位通常用毫米。1毫米的降水量是指单位面积上水深1毫米。1毫米降水落到田地里每亩地面积是666.7平方米,因此,1毫米降水量就等于每亩地里增加0。667立方米的水。每立方米的水是1000公斤,这样,1毫米降水量也就等于向每亩地浇了约650公斤水。据测定,降5毫米的雨,可使旱地浸透3厘米~6厘米。

法律分析:暴雨是指24小时降水量达到50~99.9毫米的降水;大暴雨是指100~200毫米以下的降水;而特大暴雨则是指200毫米以上的降水。因为地区不同、地形特点不同,所以每个地区暴雨洪涝的标准也有所不同。有的地方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重新划定标准,如以日雨量25毫米或30毫米等作为暴雨标准。

24小时内降雨量﹤0.1毫米之间为微量降雨(零星小雨);12小时内降雨量0.1~4.9毫米或24小时内降雨量0.1~9.9毫米之间为小雨;12小时内降雨量5.0~14.9毫米或24小时内降雨量在10~24.9毫米之间为中雨;12小时内降雨量15.0.1~29.9毫米或24小时内降雨量在25.0~49.9毫米之间为大雨;12小时内降雨量30.0~69.9毫米或24小时内降雨量在50.0~99.9毫米之间为暴雨;12小时内降雨量70.0~139.9毫米或24小时内降雨量在100.0~249.9毫米之间为大暴雨;12小时内降雨量140.0毫米或24小时内降雨量250.0毫米之间为特大暴雨。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 第四十一条 本法中下列用语的含义是:

(一) 气象设施,是指气象探测设施、气象信息专用传输设施、大型气象专用技术装备等。

(二) 气象探测,是指利用科技手段对大气和近地层的大气物理过程、现象及其化学性质等进行的系统观察和测量。

(三) 气象探测环境,是指为避开各种干扰保证气象探测设施准确获得气象探测信息所必需的最小距离构成的环境空间。

(四) 气象灾害,是指台风、暴雨(雪)、寒潮、大风(沙尘暴)、低温、高温、干旱、雷电、冰雹、霜冻和大雾等所造成的灾害。

(五) 人工影响天气,是指为避免或者减轻气象灾害,合理利用气候,在适当条件下通过科技手段对局部大气的物理、化学过程进行人工影响,实现增雨雪、防雹、消雨、消雾、防霜等目的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