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球对地球的影响有什么?

2.关于五年级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作文用表格写

8月份天气预报统计表怎么画_8月份天气预报统计表

根据统计表所提供的数据分别绘制一周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及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复式统计图如下:

月球对地球的影响有什么?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 1-6年级全12册 教案 - 复件》百度网盘

链接:s://pan.baidu/s/1W8L0NyIkPRrcEOA5TRDw

提取码:w45h

新人教版 小学数学 1-6年级全12册 教案 - 复件|新人教版 一年级数学下册 教案.doc|新人教版 一年级数学上册 教案.doc|新人教版 一年级数学上册 4-8单元教案.doc|新人教版 五年级数学下册 教案.doc|新人教版 五年级数学下册 第七单元 折线统计图.doc|新人教版 四年级数学下册 教案.doc|新人教版 四年级数学上册 教案.doc|新人教版 三年级数学下册 教案.doc|新人教版 三年级数学上册 表格教案.doc|新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 教案.doc|新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 第二单元 百分数.doc|新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 表格式教案.doc|新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上册 教案.doc|新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上册 1-5单元教案.doc

关于五年级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作文用表格写

月球与地球构成了天体系统的最基本的单元——地月系(天体层次:地月系—太阳系—系—总星系),与地球可以说得上是形影相随,关系非同寻常。它对地球的影响比较明显,主要表现在以下2个方面:①地球上夜晚的自然照明,大家都知道主要是靠月亮。否则的话,地球上的夜晚将是漆黑的,是无法想象的。②地球表面各处所受的月球和太阳的吸引力不同,因而地球上的水体产生了相应的明显潮汐现象(在我国古代,人们把早晨的海水涨落情况称之为潮,晚上的海水的涨落情况称之为汐,两者合称潮汐现象。海面周期性升降的潮汐现象,主要是月球、太阳对地球各处引力不同造成的)。

潮汐

与地球对月球的产生引力一样,月球对地球也有引力,这使得地球略呈椭圆形,这种变形对坚固的陆地几乎构不成什么影响,不过使沿海岸线产生潮汐。潮汐反过来又影响地球自转的速度以及和月球之间的距离。

当地球表面进入和退出月球引力所造成的海洋膨胀区时,海洋表面每天要有两次涨潮与落潮。潮汐的实际高度取决于月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也取决于当地的地形。

潮汐的起因

在地球上,距离月球最近的海水对月球的引力感觉最明显;相反,地球背面的海水受到月球的引力最小。月球围绕地球公转时,两个潮汐高潮形成,并随月球在地球表面运行。地球的自转导致潮汐略早于地球,而非与地球在一条直线上。

大潮与小潮

满月和新月时,太阳、地球与月球正好处于一条直线上。太阳的引力和月球的潮汐力结合起来产生了最高的涨潮和最低的落潮,这就是大潮。当月相出现上弦月和下弦月时,太阳与月球之间形成直角。太阳的引力部分地抵消了月球的潮汐力,导致了小潮。

月球引潮力

美国宇航局的科学家谢鲁·皮尔逊博士研究指出,在太阳系最初形成时,月球即受到地球的牵引而为它的卫星,而月球在被扯到靠近地球的过程中,曾经对地球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月球对地球具有引潮力的作用。科学家们已经研究证实,月球引力潮有如下作用:

(1)月球引潮力能使地球自转轴的倾斜角保持稳定,从而使地球的气候相对稳定。如大家所知,月球和地球作为两个不同的天体,相互之间具有引力作用,现在地球自转轴的倾斜角变化在5度以内。但是如果没有月球,地球自转轴的倾斜角会以数百万年为一周期发生0度~50度的变化,地球气候因而也会因此发生大幅度变化,最终将使地球成为生物无法生存的环境。

(2)月球引潮力还会掀动大气,形成所谓的“气潮”。“气潮”可以影响气压和天气,比如满月时的气压就往往较低。有关研究也发现,全美国最厉害的暴风雨发生在新月后1~3天或月圆后的3~5天。因此,有人主张在预报天气时应考虑月相。

(3)月圆之夜地球还会稍许变暖。这是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气候学专家罗伯特·巴林和兰德尔·塞维尼通过分析气象卫星的观测结果后发现的。在过去的15年间,气象卫星精确测定了月光照射后产生的地球表面温度的细化,结果发现满月时地球的平均气温上升了0.017摄氏度。

月扰人体

人与月球的关系也十分密切,学家指出,人体约有80%是液体,月球引力也能像引起海洋潮汐般对人体中的液体产生作用,造成人体的“生物高潮”和“生物低潮”。满月的时候,生物潮处于高峰,月亮对人的行为影响比较强烈,这时人的头部和胸部的电势差比较大,人容易激动,情绪最不稳定,最易出事。日本救火会统计,每当月满之夜,火警要比平时多25%~30%;韦伯在《月球的影响》一书中写道:“10年9月,当海潮高涨时,美国迈阿密市的凶杀案和住院人数比平时增加。”比如青年人喜欢在月夜谈情说爱,而嗜酒者和精神不太正常的人常在月夜发作。美国伊利诺伊州立大学教授毛雷斯甚至指出,人类的谋杀、毒害、抑郁和心脏病等与月亮的盈亏也有一定关系。

美国的一位医生,曾调查了1000多例在手术台上的病人,发现病人的出血与月亮的运行有关。调查资料显示,其中82%的病人在月亮1/4上弦和1/4下弦之间的时候发生出血危机,而月亮圆时出血的病人最危险。所以,许多医生最忌在月圆之夜为病人动手术。

美国医学会收集了20年间50万份婴儿的出生表,发现多数婴儿出生在亏月(下弦月);荷兰沿海一带的产妇大多数是在潮水高涨的时候分娩。其秘密就在于月亮影响子宫的收缩。

月诱地震

当太阳和月球作用于地球的引力

最大时,就往往容易发生地震地震按成因一般可分为构造地震和火山地震。对绝大多数的构造地震来说,地震的发生主要取决于那里的地壳岩层是否濒于断裂。朔(农历初一)、望(农历十五、十六日)时,日、月、地三个天体接近一条直线,这时太阳与月球的引潮力合在一起,对地球的引潮力较平时大得多。这种引力不但使海水发生潮汐现象,而且也使地壳发生类似像涨潮、落潮的变化,形成“固体潮”,可触发即将断裂的地壳,诱发地震。美国地震学者研究认为,当太阳和月球作用于地球的引力最大时,就往往容易发生地震。据统计,20世纪以来发生的7级以上大地震13次。发现地震发生时间处在望时的2次;发震时间距朔、望1天的2次;发震时间距朔、望1~2天的5次,共计达9次,占统计总数13次的69.2%。这也足以说明,朔、望及其前后2~4天,引力大,易发生地震。统计资料见下表:朔、望月周期诱发地震统计表

名称震级发震时间距朔、望天数1美国旧金山地震8.31906年1月18日距

望9天2日本关东大地震8.21923年9月1日距望5天3中国唐山大地震

7.816年7月28日距朔1天4罗马尼亚布加勒斯特地震7.517年3月4

日望5伊朗塔巴斯地震7.718年9月16日距望1天6土耳其埃尔祖鲁姆7.

11983年10月13日距朔7天7和卡尔斯省地震

墨西哥城地震8.11985年9月19日距朔4天8亚美尼亚列宁纳次坎地震

7.11988年12月7日距朔3天9美国旧金山大地震7.11989年10月17日距

望2天10日本北部地震7.81993年7月12日距望7天11海峡地震7

.31994年9月16日距望4天12中国云南丽江地震7.01996年2月3日望13

伊朗东部地震7.119年5月10日距朔3天知识点

上弦月和下弦月

上弦月和下弦月相貌差不多,但它们出现的时间、位置及亮面的朝向是不同的。上弦月出现前半夜的西边天空,它们的“脸”是朝西的,即西半边亮;下弦月分别出现在后半夜的东边天空,它们的“脸”是朝东的,即东半边亮。由于我国农历日期是根据月相排定的,所以我国古代的劳动人民有时靠它来判断农历日期及夜间的大致时间。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本设计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搜集相关信息进行整理,通过练习写简单的调查报告,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

教学目标

1.通过综合性活动,帮助学生学会搜集信息,激发学生利用信息进行研究的兴趣。

2.通过对相关信息的分析研究,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

3.在活动中,学会制定,并能统筹安排落实的实施;学会撰写调查报告。

4.学会与别人交流,体验利用信息进行研究的快乐。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制定调查样表三份。

2.学生准备:纸、笔。

课时安排 三课时。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制定专题活动

一、亲情谈话,真情导入

1.同学们,我们每一个人都会遇到想探究的问题,如果我们能够注意搜集信息,利用相关信息进行研究,就能解决问题。 我们可以开展调查研究活动,撰写简单的研究报告,与别人交流,从小培养科学家的研究素质。

2.请大家阅读一下课文,明确今天的学习要求。(课文125页)

3.刚才,我们阅读了课文,大家讨论一下,说说课文有哪些要求。

学生交流,要求有三点:①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话题。②可以合作也可以自己进行研究。③通过阅读报刊、书籍资料、上网搜索等途径获取资料。④从搜集的资料中,找出对解决问题特别有用的部分多读几遍,然后形成自己的观点。⑤认真阅读下面的两篇研究报告,讨论一下怎样写研究报告,然后分头撰写,和同学交流。

〔设计意图〕亲情谈话以激发兴趣,阅读教材以明确目的,使学生消除畏难情绪,满怀热情地投入。

二、讨论交流、选择话题

1.读教材中的活动建议,看看可以研究哪些问题。

2.你们对什么最感兴趣?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你们喜欢的内容来研究啊!到底研究什么呢?先商量商量吧!(同学商量)

3.设疑。你还有哪些感兴趣的问题?你还想查阅哪些方面的资料?大家交流一下,感兴趣的话题有哪些?

学生:家庭交通工具的变化。

学生:本班学生近视眼的情况。

学生:作业情况。

学生:成语故事中的名人故事。

……

4.学生按共同研究的内容自愿组合成学习小组、讨论确定研究专题和研究具体目标。小组内明确分工,组织协调。

5.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最感兴趣的话题,作为调查专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选择感兴趣的话题,把调查研究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自己,这样,学生就很容易地投入,满怀地参与。

三、制定,明确任务

1.教师导入: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我国的森林每五年要清查一次,这就是调查。人口普查也是调查。调查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制定和里的调查方案。调查过程中要做如实的记录。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时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刚才,大家选择了自己最感兴趣的话题,也是我们要进行调查的问题。我们应该怎样进行调查呢?首先,要制定一个周密的调查。“凡事预则立”嘛。怎样制定调查的呢?下面我们就以如何调查五年级学生近视眼为专题,进行讨论和设计活动方案。

2.明确调查的对象和目的:

调查对象:五年级全体学生。

调查目的:

①了解五年级学生近视的情况;

②了解五年级学生近视是否与年龄、年级、性别有关?

③了解五年级学生近视率的高低是否与优班和普通班有关?

④向全体五年级学生提出预防近视的意见和建议。

⑤调查材料和用具:调查表、笔。

3.指导设计调查表:

班级近视率调查表。

调查人:_______________ 调查班级:_______________

学生总人数

近视学生人数

近视率(%)

备注

班级

年级学生近视率调查表

调查人:_______________调查年级:_______________

班 级

人数

近视学生人数

近视率(%)

备注

班级

1班

2班

3班

4班

5班

6班

7班

8班

9班

10班

全年级

五年级学生近视率调查表

调查人:_______________调查部门:_______________

年 级

人数

近视学生人数

近视率(%)

备注

年级

一班

二班

三班

四班

五班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制定好调查表格,极大地方便了学生的调查活动,为调查实践活动做好了准备,确保了调查实践活动的成功。

第二课时 调查研究过程

一、组织调查

1.做好调查动员,明确调查对象、指导调查方法。

2.发下调查表,各小组分配好调查任务。

3.小组开展研究:(学习方式:观察了解学生、请教师长、上网搜索、查阅资料、互相交流、社会调查等等)

4.学生收集有关由于近视眼带来危害的事实材料。

5.调查结果的分析:从调查的结果分析:学生近视是否与年龄、年级、性别有关,学生近视率的高低是否与优班和普通班有关。

〔设计意图〕:体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学生能亲身去体验社会,积极投入到社会实践中去。

二、调查汇报,归纳总结

1.学生活动:介绍自己通过各种途径调查的近视眼的情况。

2.教师活动:指导学生完整汇报自己的材料。

〔设计意图〕:体现教师的指导性,为学生创设新奇、和谐、有趣的学习情境,为学生创造思维做好必要的准备。

3.指导学生分析近视眼的原因

学生活动:①各小组向全班汇报:近视眼情况的调查结果,并展示本小组所填的统计表。②学生分析发生近视眼的原因。

〔设计意图〕与数学合理进行整合,运用统计图、表展现有说服力的数据,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教师活动:①帮助学生将各组汇报的数据形成表格。②和学生一起口算,填写合计的数据。

〔设计意图〕:建立多维互动的师生关系,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自主选择,自主发展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

学生活动:分组分析全班统计的数据,讨论:为什么会有近视眼?

4.借助资料,处理信息:

学生活动:上网了解近视眼的有关知识。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上网,怎样登录健康的网站。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能够对大量的信息有反思和辨别能力,教学中注重让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第三课时 讨论撰写调查报告

一、启发谈话

现在,你是否愿意把观察到的近视眼的情况记录下来?你也可以用其他的方式记录。

二、指导撰写报告

1.学习调查报告。

(1)指导学生阅读调查报告例文。

(2)指导学生讨论调查研究的写作方法。

2.指导写简单的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一般可以分三个部分:

(1)调查的时间、地点、调查的目的——发现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2)对调查到的材料作分析,主要是统计和分类,如调查了多少班级,发现了学生有近视眼的有多少人;产生近视眼的原因有哪些等。

(3)提出建议。提出防止近视眼的建议。

3.撰写调查报告。

4.小组汇报调查情况。

5.小小建议书。根据调查结果,向全体学生提出预防近视的意见和建议。

〔设计意图〕以例文为参照,指导学生读写结合,学会调查报告的写作方法;学生练习写调查报告,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利用信息的研究能力。

第四课时 评价活动、拓展创新

1.你在本次综合性学习中最大的收获或最大的感受是什么?说一说,写一写。①自评自己的好主意,②如何与组员愉快地合作,③如何努力完成自己的任务,④同学对你在这次活动中表现的评价,⑤老师对你在综合性学习过程的评价。

2.小组完成活动评价表。

“近视眼调查”活动评价表(或“家庭变化”活动评价表)

3.总结本单元综合性学习“利用信息”的成果。

①运用自己写的文章,加上搜集的资料、,制作小报、班级举办展览、总结本单元学习的成果。

②汇报结束后给表现出色的小组颁发“优秀组织奖”,把“积极参与奖”、“最佳访奖”、“最佳记录奖”等奖项的授奖权交给每个小组成员,指导他们在讨论和评议中产生获奖者。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灵活性和开阔性,对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造思维的培养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通过评选最佳,激发了学生利用信息进行研究的兴趣。

课后反思

这次活动我们设计了前期准备、过程指导、汇报评价三个环节的组织和学习。使学生在活动中,其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都有一定的收获。另外,这次活动的设计,我们把最终的评价权交给了学生,这也体现了活动中学生全程参与的主动地位。在综合实践活动中,随着学生实践能力的逐步提高,教师的组织管理作用逐步蜕变成引导和交流的合作方式。我们可以在他们的活动中发表意见,然而对于全权参与整个研究过程的小组来说,他们则更有权力去争取自己的意见。在调查研究活动的同时,教师也自然成为了他们的合作者,给他们出主意、提意见。通过集体汇报,提供了一个信息交融的良好环境。一方面通过成果的展示和交流来体现课题的研究价值,产生辐射作用;另一方面为学生再次提供创造的机会和学会欣赏别人的机会;再一方面是汇报的同学从精心准备到展示,大大得到了提高其实践能力和心理满足感。在他们自评和互评的同时,也逐渐看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并在今后的实践中得以保持和修正。通过调查活动,学生们从调查中,提高了访能力、信息处理能力、统计分析的方法。更重要的是经过了这次活动,在他们的心中深深地种下了“利用信息进行研究”的科学精神的。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探究素质。而这些素质都是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有益的,对我们民族的未来有益的。

2006-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