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全年空气质量排名_湖北宜昌空气质量
我的家乡在宜昌。这里虽然是一个水电之都,一个风景优美的地方,但是宜昌的污染太严重了!
我经过实地考察和访问,了解到以下几点:第一:城市街道上广告满天飞,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头皮藓"!宜昌的形象因此大打折扣。第二:空气污染严重。特别是郊区和县市,化工厂的烟囱林立,宜化一带100多米高的烟囱就有5个,一年四季浓烟满天飞舞。还有几个正在兴建的大型的磷化企业、造纸厂、热电厂……很多地方用蜂火煤做燃料。比如餐馆、饮食街门面,还有人用木柴做饭,烧水等等。长此下去,严重污染了空气质量。第三:水污染是最为严重的,江里有人们随手扔的垃圾,江里经常看见死鱼、死虾和白色垃圾。
我希望大家都要做宜昌的主人,靠一个人、两个人的力量显然是不够的,要我们大家一起保护环境。我相信只要我们大家一起爱护环境,宜昌将会变得更加美丽!
我觉得宜昌好
宜昌古称夷陵,位于湖北省西南部,地处长江中上游结合部,是举世瞩目的长江三峡工程所在地、湖北省省域副中心城市。辖五县三市五区,国土面积 2.1 万平方公里,人口414.93万,城区人口133.8万。
宜昌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四季分明,春秋较长。年平均水量为992.1~1404.1毫米之间。雨水丰沛,多在夏季,较长的降水过程都发生在6~7月份,雨热同季,全年积温较高,无霜期较长,年平均气温为13.1℃~18℃,但随着海拔高度上升而递减,每上升100米降低0.6℃。7月平均气温24.1℃~28.8℃,元月平均气温1.7℃~6.5℃。极端最高气温41.4℃,最低气温-15.6℃。其中三峡河谷及清江、香溪河谷地带,由于高山对峙,下有流水,故在600米以下存在逆温层,冬季较暖和,极端最低气温小于-7℃的机会只有5%,是得天独厚的柑桔生产基地
经济发展
1876年(清光绪二年)宜昌被辟为我国最早的通商口岸之一,1877年清朝在宜昌设立海关,英、日、美、德、意、法等国也相继设立领事馆和商行。宜昌地理位置居中,在长江经济带中,宜昌东接武汉,西连重庆,是东部发达的经济科技与西部丰富的结合部,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由中线进入西部的起点,处于南北经济文化交往、东西要素对流的交汇处和过渡地带,历来是重要的商品物资集散地。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由沿海向内地梯次推进,长江开放开发、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和三峡工程的兴建,宜昌处于承东启西的战略部位,是重庆和武汉之间重要的区域性中心城市。1994年8月,宜昌市被院批准为沿江开放城市,所辖夷陵区、兴山县、秭归县被列为三峡经济开放区。近几年,宜昌市经济总量连续居湖北省第二位,宜昌商务经济发展中“省域副中心”的地位初现端倪。宜昌还是全国文明城市、卫生城市、优秀旅游城市和科教兴市先进市。
2006年末全市常住人口403.6万人,户籍人口400.23万人。2006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694.91亿元,比上年增长12.2%,连续第三年实现两位数增长。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0.34亿元,增长7.5%;第二产业增加值354.65亿元,增长12.9%;第三产业增加值249.92亿元,增长13.0%。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达到17190元,比上年增长14.4%。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4.0:51.0:35.0转变为13.0:51.0:36.0。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926元,比上年增长9.5%,其中城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624元,增长10.5%。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7155元,增长7.7%。城市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5.6%,比上年降低2个百分点。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433元,比上年增长10.5%。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894元,增长12.6%。农村恩格尔系数46.6%,比上年降低2.3个百分点。全市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2731元,增长7.7%。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