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公安县属于哪个市_公安县属于哪个市
?湖北公安县属于湖北省荆州市。
公安县,隶属湖北省荆州市。位于湖北省中南部边缘,长江南岸,与三国古城荆州一桥相连,是江汉平原与洞庭湖平原的连接板块,素有“七省孔道”之称。全县国土面积2258平方公里,总人口106万人,辖16个乡镇。
公安置县于汉高祖5年,时名孱陵县,汉建安14年,三国刘备立营油江口,取左公刘备安营扎寨之意,改孱陵为公安,公安县由此而得名。
公安县依长江,望洞庭,东连武汉,西接三峡宜昌,北邻荆州,交通十分便捷,207国道、351国道、二广高速、岳宜高速、蒙华铁路贯穿全境,公安长江大桥飞架南北,即将形成“一港两桥、一铁三高”的综合交通格局。
公安县的位置境域:
公安县地处东经111°48′~111°25′,北纬29°37′~30°19′,位于湖北省中南部边缘,长江上荆江南岸。南北最长为75公里,东西最宽51公里。
公安北与市府荆州市城区隔江相望,2002年10月1日,荆州长江公路大桥建成通车,“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公安与荆州连为一体。公安南临湖南省安乡、澧县。东挽石首,西挽松滋。
公安县位于湖北省中南部,江汉平原南部,隶属荆州市,位处长江中游南岸,东联汉沪,西接巴蜀,南控湘粤,北通陕豫,有“七省孔道”之称,与洞庭湖平原一衣带水,与荆州古城一桥相连。著名作家碧野先生曾冠以“银公安”的美名。
公安县辖16个乡镇,版土面积2258平方公里,人口107万,是全国重点粮、棉、油生产基地,闻名全国的鱼米之乡。
公安县位于中国湖北省中南部边缘,距今2200多年历史,公安始建于公元前202年,时称孱陵。三国时期,因左将军刘备(人称左公)屯兵油江口(今县城所在地),取“左公安营扎寨”之意,改孱陵为公安。全县版土面积2258平方公里,辖16个乡镇、321个行政村,总人口107万人。公安历史悠久,文化渊远深厚,是东晋车胤、明末袁氏三兄弟、当代著名物理学家王竹溪等一批历史名人的诞生地,更是楚文化的发源地。
公安县有着厚实的农业基础。素有“江南鱼米之乡”的美誉,是全国重要的粮棉油、畜禽、水产品生产基地。粮食播种面积常年稳定在110万亩左右,年总产量64万吨;棉花播种面积36万左右,年总产量4万吨左右;油料播种面积52万亩左右,年总产量超过10万吨;淡水养殖面积达到27万亩,水产品年产量12万吨;葡萄种植面积达到7.2万亩,年产葡萄10万吨以上;家禽饲养量和 禽蛋收购量均居全国县市前列。拥有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5家,专业合作社527家,“公安牛肉”、章田寺乡大米被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公安县有着较大的工业潜力。开发区建成面积达到13平方公里,已形成“一区四园”(开发区、青吉工业园、孱陵工业园、藕池工业园、南平工业园)发展格局。全县现有年产值2000万元以上的规模工业企业140家,其中年产值过亿元的规模企业58家,已形成汽车零部件、生物化工、纺织服装、塑料新材、包装造纸、农副产品加工六大支柱产业。拥有湖北车桥、凯乐科技两家公司上市,凯乐科技、新生源入库税金超亿元,是湖北省经济增长最快的县市之一。
公安县有着丰富的旅游。“省级风景名胜区”黄山头森林公园风光宜人,著名的荆江分洪主体工程南闸、北闸雄伟壮观,饮誉鄂南湘北的卷桥风景区四季长青,三袁故里、“鸡鸣”古城、南平文庙等古迹和遗址均向世人展示着公安丰厚的文化底蕴。
近年来,公安县先后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全国绿化模范县”、“全国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县”、“全国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十二五首批最佳投资价值(环境)县”、“全省农村工作先进县”、“全省水产大县”、“全省节约集约用地模范县”等荣誉称号;连续七次被评为“全省金融信用县”,成功创建湖北省省级文明县城、全省平安县、省级卫生城市和双拥模范县、全省园林县城等。2014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194.89亿元,同比增长10.1%;财政总收入12.34亿元,同比增长2.8%;地方公共预算收入9.2亿元,同比增长2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12.53亿元,同比增长13.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1990元,同比增长9.89%;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3181元,同比增长11.78%;三次产业结构比为30.4:43:26.6。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