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田县天气预报_大田县天气预报30天
1.水稻育苗的五个要点
2.冻雨的气象符号是什么
会的,只是多少的问题
蔬菜名称:黄瓜
别名:胡瓜,青瓜
科属:葫芦科,黄瓜属
黄瓜,也称胡瓜、青瓜,属葫芦科植物。广泛分布于中国各地,并且为主要的温室产品之一。黄瓜是由西汉时期张骞出使西域带回中原的,称为胡瓜,五胡十六国时后赵皇帝石勒忌讳“胡”字,汉臣襄国郡守樊坦将其改为“黄瓜”。黄瓜的茎上覆有毛,富含汁液,叶片的外观有3-5枚裂片,覆有绒毛。
生长习性
温度
黄瓜喜温暖,不耐寒冷。生育适温为10~32℃。一般白天25~32℃,夜间15~18℃生长最好;最适宜地温为20~25℃,最低为15℃左右。最适宜的昼夜温差10~15℃。黄瓜高温35℃光合作用不良,45℃出现高温障碍,低温-2~0℃冻死,如果低温炼苗可承受3℃的低温。
光照
华南型品种对短日照较为敏感,而华北型品种对日照的长短要求不严格,已成为日照中性植物,其光饱和点为5.5万勒克斯,光补偿点为1500勒克斯,多数品种在 8~11小时的短日照条件下,生长良好。
水分
黄瓜产量高,需水量大。适宜土壤湿度为60~90%,幼苗期水分不宜过多,土壤湿度60~70%,结果期必须供给充足的水分,土壤湿度80~90%。黄瓜适宜的空气相对湿度为60~90%,空气相对湿度过大很容易发病,造成减产。
土壤
黄瓜喜湿而不耐涝、喜肥而不耐肥,宜选择富含有机质的肥沃土壤。一般喜欢pH 5.5~7.2之间的土壤,但以pH值为6.5最好。
种植方法
苗床管理
春夏季黄瓜穴盘轻基质育苗苗龄短,一般1叶1心,15~17天即可移栽,基质中的营养基本能满足黄瓜苗生长需要,一般不需补肥。春夏季雨水多,易发生猝倒病,可用绿亨一号或多菌灵等常用杀菌剂防治。 防灾抗灾 黄瓜夏季育苗正值高温多雨季节,既要防止高温 缺水,又要防止暴雨毁苗。播后遇晴天烈日要坚持每天补水1次,并搭好支架覆盖遮阳网,遮阳网上午9点盖,下午5点揭(这样做的好处是雌花分化的比较多,低温短日照利于雌花分化)。大雨前在支架上盖膜。定植前炼苗,定植后浇足活棵水,必要时造墒移栽。
基地选择
栽培黄瓜的基地,宜选择土壤PH值6.5到7.5,地势稍低,但排水、灌水方便,土壤深厚肥沃,且至少2年未种过瓜类蔬菜的地块。如果是水旱轮作,应在10月翻土开沟整地,种一季冬季作物,来年春季再种植黄瓜。
整地做畦
整地按每畦1.2米,畦沟宽0.3米,,沟深0.2米的要求进行操作,并做到沟底平整流畅,雨停沟内不积水。
盖地膜
4月10日前移栽或直播,宜选用白色聚乙烯膜;4月10日后移栽或直播,宜选用黑色聚乙烯膜。盖膜前,应将土壤浇透水或待下一场雨,将土壤淋透水后再盖膜。
如果覆盖白色地膜,应在土面喷施一次乙草胺等芽前除草剂后再盖膜,以防杂草丛生;如果使用黑色地膜,不必喷施芽前除草剂,因为黑色地膜具有防除杂草的功能。
覆盖地膜应将四周用土压紧。
播种育苗
早春1-3月播种,夏秋植6-8月。春播用浸种催芽后育苗或地膜覆盖直播, 夏秋 季浸种直播或干种直播均可。
浸种催芽在黄瓜播种中普遍应用,用50-55 ℃温开水烫种消毒10分钟,不断搅拌以防烫伤。然后用约30℃温水浸4 -6小时,搓洗干净,涝起沥干,在28-30℃的恒温箱或温暖处保湿催芽,20小时开始发芽。早春小拱棚保温育苗,用育苗杯或苗床育苗,苗龄15-20天(2片真叶)时定植,于晴天傍晚进行,要注意保护根系,起苗前淋透水,起苗时按照顺序,做到带土定植,以防伤根。
肥水管理
秋冬季节在施足底肥的基础上,一般不追肥。浇水是在浇足缓苗水的情况下,等根瓜坐后再浇水,一般7天~10天浇一水。深冬季节根据长势追施饼肥或豆面,在棚内放缸发酵后随水冲施,10天~15天浇一次水。浇水时看苗情,看土壤缺水情况,还要先看天气预报,应在寒流过后晴天上午进行浇小水。早春季节为2月下旬~4月中旬,是拿产量的关键时期,要及时追肥,每666.7平方米追磷酸二铵或三元复合肥15公斤~20公斤,或腐熟人粪尿800公斤随水冲施,5 天~7天浇一水。晚春季节从4月下旬~6月底,在加强肥水管理的同时注意降温,促进提高回头瓜的产量。
定植移栽
合理密植
每块土栽2行,每穴栽1株,株距一般为25到30厘米。
定植时间
早春在大棚内或小拱棚覆盖生产,可于3月20日前后选择冷尾暖头的晴天移栽。
方法
先打定植孔,直径和深度均比营养钵大1厘米以上,移栽时,选择大小均匀一致的秧苗,应轻拿轻放,确保根系完整,有利于缩短缓苗期,提高成活率。
浇稳根水
稳根水的配置方法:每50千克水加250克尿素、枯草芽孢杆菌60克、海藻生根剂60毫升。充分拌匀后施用,每株浇水250克。浇水后用土将定植孔封闭。
收
春季黄瓜从定植至初收约55天,夏秋季35天。开花10天左右可收。即皮色从暗绿变为鲜绿有光泽,花瓣不脱落时收为佳。头瓜要早收,以免影响后续瓜的生长,甚至妨碍植株生长,形成畸形瓜和植株早衰,从而影响产量。
黄瓜种植方法土壤选择和整地
选择酸碱度在6.0-7.5之间,富含有机质、排灌良好、保水保肥的偏粘性砂壤土,忌与瓜类作物连作,前茬最好为水稻田。整地用深沟高畦,畦宽1.8米-2.0米(连沟),畦高30厘米,南北走向,双行植,株距30厘米。
肥水管理与培土
施足基肥是稳产高产的关键之一。黄瓜对基肥反应良好,整地时深耕增施腐熟有机肥,亩施2000公斤-3000公斤,毛肥50公斤,过磷酸钙30公斤作基肥。植株2-3片真叶时,开始追肥。黄瓜根的吸收力弱,对高浓度肥料反应敏感,追肥以"勤施、薄施"为原则,每隔6-8天追肥1次,亩施尿素5公斤-6公斤。
卷须出现时结合中耕除草培土培肥,收第一批瓜后再培土培肥1次,亩施花生麸15公斤-20公斤,复合肥30公斤,钾肥10公斤。
夏秋季由于气温高,生长发育迅速,衰老也快,加之降雨量大,肥水流失多,除了施足基肥外,要早追肥。1-2片真叶期和收第一批瓜后各培土培肥1次,要重视磷钾肥,以避免陡长、早衰。
春黄瓜苗期要控制水分。开花结果期需水量最多,晴天一般一天淋水1次,旱情3-5天灌水1次。雨天时要做好防涝工作。
搭架引蔓与整枝
一般卷须出现时插竹搭架引蔓,搭"人字架"。引蔓在卷须出现后开始,每隔3-4天引蔓一次,
使植株分布均匀,于晴天傍晚进行。黄瓜是否整枝依品种而定,主蔓结果的一般不用整枝;主侧蔓结果或侧蔓结果的,要摘顶整枝,一般8节以下侧蔓全部剪除,9节以上侧枝留3节后摘顶,主蔓约30节摘顶。
大棚黄瓜落蔓要领
黄瓜落蔓能使叶片均匀分布,保持合理光位置,维持最佳叶片系数,提高光合效率,从而可以使生长势加强,结瓜期延长。不过,落蔓要掌握正确的方法,才能保证温室大棚黄瓜优质高产。其要领是:
1.在植株生长点接近棚顶,植株底部无叶茎蔓离地面30厘米以上的时候及时落蔓,落蔓宜选择晴暖午后进行,这样不易损伤茎蔓。切记不要在含水量高的早晨、上午或浇水后落蔓,以免损伤茎蔓,影响植株正常生长。
2.落蔓前7天最好不要浇水,这样有利于降低茎蔓组织的含水量,增强柔韧性,还可以减少病源。
3.先去除病、老叶,带至棚外烧毁,避免落蔓后靠近地面的果实、叶片因潮湿的环境发病。
4.将缠绕在茎蔓上的吊绳松下,顺势把茎蔓落于地面,切忌硬拉硬拽,茎蔓要有秩序地向同一方向逐步盘绕于栽培垄的两侧。盘绕茎蔓时,要顺茎蔓的弯向把茎蔓打弯,不要硬打弯或反方向打弯,避免扭裂或反方向折断茎蔓。开始落蔓的时候,茎蔓较细,间隔时间短,绕圈小,茎蔓长粗后,落蔓时间间隔稍长,绕圈大,可一次性落茎蔓长的1/3~1/4。
5.保持有叶茎蔓距垄面13厘米左右,每株保持功能叶在20片以上。6、收 春季黄瓜从定植至初收约55天,夏秋季35天。开花10天左右可收。即皮色从暗绿变为鲜绿有光泽,花瓣不脱落时收为佳。头瓜要早收,以免影响后续瓜的生长,甚至妨碍植株生长,形成畸形瓜和植株早衰,从而影响产量。
盆栽种植方法土壤选择
选择酸碱度在6.0-7.5之间,富含有机质、排灌良好、保水保肥的偏粘性砂壤土或园艺用土。
播种育苗
早春1-3月播种,夏秋植6-8月。春播用浸种催芽后育苗或地膜覆盖直播,夏秋 季浸种直播或干种直播均可。浸种催芽在黄瓜播种中普遍应用,用50-55℃温开水烫种消毒10分钟,不断搅拌以防烫伤。然后用约30℃温水浸4 -6小时,搓洗干净,涝起沥干,在28-30℃的恒温箱或温暖处保湿催芽,20小时开始发芽。早春小拱棚保温育苗,用育苗杯或苗床育苗,苗龄15-20天(2片真叶)时定植,于晴天傍晚进行,要注意保护根系,起苗前淋透水,起苗时按顺序,做到带土定植,以防伤根。
搭架引蔓与整枝
一般卷须出现时插竹搭架引蔓,搭"人字架"。引蔓在卷须出现后开始,每隔3-4天引蔓一次,使植株分布均匀,于晴天傍晚进行。黄瓜是否整枝依品种而定,主蔓结果的一般不用整枝;主侧蔓结果或侧蔓结果的,要摘顶整枝,一般8节以下侧蔓全部剪除,9节以上侧枝留3节后摘顶,主蔓约30节摘顶。
秋黄瓜栽培技术
1、整地、施肥与品种选择。黄瓜喜温怕湿怕连作,一般应选择3年以上未种过瓜类作物的田块。同时要选择地势较高,离不源较近,排灌方便,土壤疏松、肥沃的壤土为好。
2、精心整地。瓜田选好后要耕翻晒垡,土壤要碎,上下要均匀一致,熟上层要达4—5寸为宜。厢面要平,草要拾净。一般直播或移栽前3—5天,做成厢宽80cm,沟宽50cm,沟深30cm左右。
3、施足基肥。黄瓜需肥量较大,结合整地,每亩施腐熟土杂肥30—40担,进口三元素复合肥35—40公斤,菜饼40公斤,尿素10—15公斤,土杂肥应施在移栽或直播的瓜穴内。饼、尿素三元肥结合耕地均匀地施在土壤内,化肥不能直接接触和幼苗,防止烧种烧苗。
4、品种选择。当前重点选择津春4、5号,津优1、2号等津研系列品种。
培育壮苗
1、配备营养土。应大力提倡育苗移栽,因为直播易造成暴雨冲击,高温瓜苗徒长,易受到病虫为害,导致缺苗断垅。一般在育苗前1—2个月利用梅雨季节和夏季高温,实行高温堆肥,营养土要求养份全、肥沃、疏松且无病虫害的土杂肥。每方土杂肥加进口三元素复合肥3—5斤,草木灰10斤,腐熟菜饼6—7斤,拌匀堆捂,上面用旧塑料皮盖严,高温时土堆子里面温度可达60—70℃,可杀死一些病菌,做钵前再将营养土拌和一次,使土肥充分融合,杜绝用老墙土做营养土,防止烧苗。
2、浸种催芽。一般用55℃温水浸种10分种或用50%多菌灵1500倍浸种一小时,然后用清水洗净再催芽,该方法重点是杀死上的病菌,夏季催芽比较好催,浸泡时间因温度而定,温度在30-35℃浸种1天半左右,不足30℃浸种1天半。浸种前应洗净表面粘液,浸好后晾至微干待播。
3、精做苗床。苗床要选择离大田近、没有种过瓜、靠近水源、便于管理的田块为宜。苗床要整平,土块要碎,上下要均匀一致,这样便于疏松透气,利于水份下渗和上升,增加苗床抗旱能力,然后精心做钵。在做钵前,苗床应做到130-140cm宽,沟宽50cm便于操作。苗床厢子要平,厢子做好后用50%多菌灵800倍液进行消毒杀菌,同时要注意防治地下害虫。
4、育苗。一般用10×10cm的塑料套钵为宜,然后做钵。播种前浇透水,再每钵轻插1-2粒,要小心向下插。播好后,上面盖土,一般盖到看不见为宜,然后视营养钵水份状况再确定是否浇水,若盖种土上面土吃潮了,就不要再浇水;若是干的再用喷壶浇水。播好后,在苗床上搭架盖上农膜,草帘或遮阳网,防止暴雨冲苗或高温烧苗。
5、苗床管理。当瓜苗出齐后,要适当地控水控肥,防治瓜苗徒长,同时逐步揭去遮阴物炼苗,遇暴雨或特别高温时要及时覆盖,炼苗时要炼至叶片老健,基部粗壮根系发达为好,移栽前一周要控制水分,否则瓜苗生长嫩绿,栽入大田后,缓苗期拉长。苗期要注意防治好病虫害,主要有猝倒病(倒苗)、立枯病等,用苗菌敌、雷多米尔和50%多菌灵防治;瓜蝇子和瓜野螟用乐果加高效氯氰菊酯防治;红蜘蛛用克螨特等防治。
6、直播苗的幼苗管理。直播大田可在厢子做好后,直接打宕浇水播种,然后将堆捂好的营养土撒入瓜宕子里,有的农户将肥料作基肥施下以后就不在施肥,瓜路子和宕子又不上土杂肥老亲做亲,这样影响瓜苗素质。同时要搞好间苗定苗工作,其他管理同苗床管理,要浇好提苗肥2次左右,一般用人粪尿加尿素浇施。
适时移栽
当幼苗长到二叶一心至三叶时进行移栽,移栽时应选择傍晚或阴天,一般一厢栽二行,株距5-6寸,每亩3500-4000株或3000株左右。栽后浇好定根水定根肥,一般每亩用稀人尿粪20-30担加尿素10斤左右浇施。移栽时田沟保持有水,增加田间湿度,移栽后第二天早晨还要复水一次,有条件的可搭架遮阳,栽后3-5天揭去遮挡物,这样便于全苗和减少缓苗期。
大田管理
1、及时中耕松土。缓苗期过后应及时中耕松土,俗话说:锄头底下有水,锄田能切断土壤表层的毛细孔,减少蒸发,同时消灭草害。只要能下锄的瓜田,一场大雨过后都要耕锄一次。耕锄时由浅到深。
2、整枝吊蔓。黄瓜在高温条件下生长迅速,有的品种如津研、津杂系列黄瓜,下部分枝较多,津春、津优下部分枝少,对分枝多的品种要及时打掉侧枝,掐掉卷须。4叶期在瓜外侧搭高2米左右的“人”字架,并绑蔓上架,中上部有分枝习性的品种,待瓜蔓长到3-4尺,可在上面留2-3个侧枝,每个侧枝留一瓜,留瓜前4-5叶摘心。分枝习性的不强的品种,主要带瓜应在10节以下,不管什么品种不能留赘根子瓜,在中上部带瓜。瓜长、瓜直、瓜均匀一致,大肚子瓜、弯瓜少,注意大肚子瓜与肥水也有一定关系,大肚子瓜要及时摘除。
3、水肥管理。合理浇水,秋黄瓜前期和中期在我县均处于高温干旱季节,需水量较大,但并非水越多越好。水份过多易引起病害,因此重视苗情抗旱,原则上不浇救命水,一般瓜苗在中午有搭叶现象,表土干燥,预报近期无雨经二天早晨就应浇水,杜绝中午和下午浇水。在座瓜盛期水份要充足,这样利于瓜伸长膨大,干旱使大肚子瓜增多,但不能大水漫灌,要用小泵浇水沟灌为好。同时病害严重,若遇瓜苗有病,一定要先治病,隔2-3天再浇水,浇水后1-2天再治病一次;若遇到多雨年份,要深沟沥水,尤其是低洼圩区。
4、科学施肥。栽后7天左右施一次提苗肥,最好每亩用人畜粪10-15担,加尿素4-5斤,兑水泼浇,搭好丰半产架子,如果是直播的,根据苗情在二叶、四叶、六叶的情况下,要各浇一次苗肥,生长旺盛的少施或不施。当幼瓜在5寸左右时,一定不能脱水脱肥,一般结合浇水抗旱每亩施进口三元复合肥15-20斤。座瓜盛期再施三元肥25-30斤。为提高后期产量,摘2次追肥1次,确保黄瓜对肥料的需求。
5、合理应用微肥激素。当大量座瓜以后,水肥充足的要求产量高的,可经常喷施氨基酸复合微肥或多元素复合微肥,惠满丰、磷酸二氢钾等,这样既能提高产量,又能提高品质,降低病害发生程度。
水稻育苗的五个要点
1:农村人种地收在天是一个普遍性的问题,像大田作物更是这样,受干旱,暴雨,冰雹,霜冻等因素的影响。你就成了农村人常说的种地人,收在天,也就成为了"靠天吃饭"这种说法。
2:农作物生长时离不开水分,湿度,阳光,温暖等大自然天气的条件。气候和天气的变化对我们农业生产有着重要影响,每位农民朋友都祈盼风调雨顺的日子。如果每年都有很多农作物遭受大风,冰雹,暴雨,干旱,霜冻等极端天气灾害的影响,给农民生产带来相当大的损失。
3:农业是第一生产业,作用是无法替代的,虽然现在各种技术都在提升,但还是自然条件很难改变。毕竟种地是受大自然的制约和天气影响,所以说农村人常说,种地人,靠天收,是很有道理的。
4:不过现在有天气预报,农民朋友们可以先随时观看一下天气预报,如果有恶劣的天气,尽早的做一些防备措施,以减少农作物的损失,但要注意自身的安全。
这劳动人民经几百年上千年总结的经验,在过去由于科学技术落后,生产力低下,人为干预干旱,洪涝,虫灾方法有限,只能靠天吃饭,总是盼望风调雨顺,有个好收成,而总结出种在人,收在天。这句话就是到现在,虽然科技发达,也有一定道理,大面积种植的要想真正的大丰收还是得靠天,干旱现在我们可灌溉,或人工降雨,虫灾可用农药。下雨阴天就现在也无法有效干预,去年水稻扬花时,下了四十八天雨。玉米,水稻都减产,因此说种在人,收在天就现在也有一定道理!
我们常听到这样一句话: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说明不可抗拒因素对事物的成败起着关键性作用。在农村自然条件尤其是气候条件对农业影响也是很大的,所以农村人常说的“种在人,收在天”这句话是有一定道理的,也有地方说成“人努力,天帮忙”的。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这种影响正在被逐步改变,比如人工增雨、人工防雹,包括引水工程在内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就正在改变农业对“天”的依赖,生物技术通过对作物基因的改造大大增强作物对外部不利条件的抵御能力。
冻雨的气象符号是什么
在 立春 过后南方有些地区就开始着手准备育水稻苗了,因此我整理了水稻育苗的五个要点,以下详细列举出来供网友们参考。
水稻育苗技术五要点:水稻的处理
为提高水稻发芽率,播前应晒种,再用百克(25%咪鲜胺)2毫升或恶线清(16%咪鲜胺杀螟丹)15克,加水5~6公斤浸5~6公斤稻种,每5~6公斤水中再加10克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浸72小时,日浸夜露,然后催芽播种,可有效防治恶苗病、干尖线虫病和前期灰飞虱。
水稻育苗技术五要点:确定育秧期
水稻保温旱育苗,在气温稳定通过5℃-6℃后开始育苗播种(盖地膜、棚膜后增温到12℃以上),黑龙江省一般在4月中、下旬,不播5月种,最佳播种期为4月15日-25日间。也可以播秧期倒算日数确定播种期,中药在播秧前30-35天播种,大苗在播秧前35-40天播种。
水稻育苗技术五要点:苗秧水分的管理
如果是旱育秧应在揭膜时要及时浇一次透水,防止死苗;在水稻苗3叶期前保持秧苗湿润,促进根系和叶片快速生长;3叶期以后以控水旱管为主,做到不卷叶不浇水,雨天做到雨停田干。水稻育秧不要长时间保持深水层。
水稻育苗技术五要点:水稻秧苗的施肥
如果是旱育秧秧苗期需肥量相对较少,在苗床充分培肥的情况下,秧苗期一般不需要再施追肥,但培肥不好、底肥不足、出现落黄的秧田,要及时撒施速效氮肥,每亩施10~20公斤尿素,并及时浇水,以防肥害。水育秧秧苗期需肥量相对较大,追肥量较多,要求少量多次均匀撒施,防止烧苗。
水稻育苗技术五要点:病虫害防治
在水稻播种前每亩用48%毒死蜱乳油150毫升和35%辛硫磷微囊粒剂1公斤,在育秧地整地前撒施;在水稻播种后再用100克40%辛硫磷乳油拌饵料于傍晚撒施在秧田四周,防治地下害虫。
在水稻秧苗齐苗后防治立枯病、青枯病,每亩秧田选下述2个配方中的一种,加水50~75公斤喷雾。秧田除草可在2叶1心期至4叶期,每亩用苄?二氯(32%苄嘧磺隆?二氯喹啉酸)30~40克,加水30~40公斤喷雾。施药前排干水,药后1~2天上2~5厘米水层,并保持5~7天。
防治病虫可每亩用25%吡虫啉可湿性粉剂40克加菌克毒克250毫升或稼洁(50%氯溴异氰尿酸)30克加三福顺(6%丙硫咪唑?多菌灵)100克,加水50~75公斤喷雾,5~7天一次。
水稻育苗技术
1、秧田选择
秧田要求土壤肥沃,排灌方便,无盐碱,要坚决克服利用沟边河沿、路旁和肥力较差的地方作秧田的习惯。
2、秧田施肥
秧田肥力的高低,是培育壮秧的关键。秧田地要亩施农家肥5?7方,腐熟饼肥50公斤耕翻。播种前3?5天亩净秧床施一铵或二铵15?20公斤,硫酸铵30?40公斤,硫酸钾15?20公斤,硫酸锌2公斤。亦可亩用沃晶牌或沃力牌或强旺牌水稻育苗配方肥30?40公斤撒于垡头,然后细耙,使土、肥混合均匀,整理后待播。
3、浸种消毒
为提高的发芽率,播种前要晒种2?3天,再进行风选或泥水选种,达到饱满,发芽势强。为了消灭携带的病菌,选种后要进行消毒,可用恶敌5克加水5斤浸种3公斤浸3?4天或用25%咪鲜胺4000倍液或80%402杀菌剂2000?3000倍液或10%浸种灵4000倍液浸种3?5天,杀死白叶枯、稻瘟病、恶苗病、干尖线虫病等病菌,捞出后直接播种,也可捞出催芽,至破胸露白播种。对易感恶苗病的白香粳品种,必须搞好浸种才能有效的防治恶苗病。大田防治仅是补救 措施 ,效果也不十分理想。水稻条纹叶枯病区,在浸种后,亩用10%吡虫啉20克加少量细土拌匀后再与掺匀后播种,可防治传毒媒介稻飞虱。
4、播期播量
播种早、晚都不利培育壮秧,播种过早,秧龄老化,分蘖缺位,插后分蘖慢,分蘖少。播种过晚,秧苗嫩弱,插后返青慢,根据我县现有品种,麦茬稻5月5日?10日播种较好,秧龄35?40天。秧田面积按每插一亩大田需净苗床45平方米计算,需优质稻种2.5公斤。每亩秧田播种量35公斤左右,播期略晚,播量略增。
5、播种 方法
播种前1?2天放水浸透床面,精细整地,达到泥烂、面平。待达到秧床水份下渗没有泥浆时抿平进行精细播种,播种时达到半籽入泥,不能撒籽不见籽,以防播种深浅不一,出苗不齐,播后用铁锨轻拍,使和泥面平。待覆盖的粪土不能潮湿时,再用1:2的过筛腐熟粪土覆盖,粪土厚度0.7?1厘米。这一点很关键。严禁稀泥下种,泥浆上盖粪土。床面盖的粪土干燥,透气性好,对促进发根很重要。若透气性差,扎根少,苗弱,分蘖也少,同时,也可以起到保墒增温,控制地下水上升,抑制盐碱上升,促使根系下扎,达到根多苗旺之目的。
6、浇水追肥
三叶前以旱长为主,三叶期后,若营养不良,易诱发立枯病。二叶一心期,施用断奶肥,亩用45%配方肥或尿素3?5公斤,浇小水一次;三叶一心时,施用促蘖肥,亩施尿素10公斤或配方肥12?15公斤,浇小水一次,促使秧苗分蘖。以后,只要床面不返碱或秧苗叶片不打卷,应尽量减少浇水次数,使秧苗旱长,促根系发育,提高秧苗素质。对返碱的苗床,秧苗生长会受到严重影响,要以水洗床,以水浇碱,上午灌足水,下午排净水,洗碱后再浇水追肥。平时要注意天气预报,遇到大风降温天气,注意灌水防低温寒害。秧苗35?40天要停水练苗,使秧苗组织老健,叶片上冲,提高抗逆能力。
8、化控喷肥
化学调控,可以达到苗壮、分蘖多、根多的目的。在水稻二叶一心期,每亩用15%多效唑120克对水喷雾。喷药要均匀,不能漏喷重喷,使秧苗生长一致。水稻插秧前一星期,可亩用5克生根剂加水15公斤叶面喷雾,促使秧苗长出根原基,插秧后,快速生长伸长。
旱育秧出苗前的注意事项
温度管理:为保证早发芽、早出苗,出齐苗,旱育秧出苗前要做好出苗后的保温工作。措施是盖好农膜,农膜有损坏处及时补好。经常打掉农膜上的灰尘和积雪,增加农膜透光率,提高温度。有寒潮时,应用薄膜上覆盖草苫等保温。
水分管理:床土水分不足、不均,会影响出苗和齐苗,因此应经常检查苗床的床土水分状况,发现表土干燥发白,就应及时补水。
横S,里面点上两个点。
冻雨:由冰水混合物组成,与温度低于0℃的物体碰撞立即冻结的降水,是初冬或冬末春初时节见到的一种灾害性天气。
冻雨危害
1、公路交通因地面结冰而受阻,交通事故也因此增多。大田结冰,会冻断返青的冬麦,或冻死早春播种的作物幼苗。另外,冻雨还能大面积地破坏幼林、冻伤果树等。
2、冻雨大量冻结积累后能压断电线和电话线,严重的冻雨会把房子压坍,飞机在有过冷水滴的云层中飞行时,机翼、螺旋桨会积水,影响飞机空气动力性能造成失事。
扩展资料:
冻雨的凝聚物叫“雨淞”,它是超冷却的降水碰到温度等于或低于零摄氏度的物体表面时所形成玻璃状的透明或无光泽的表面粗糙的冰覆盖层。
雨淞比其他形式的冰粒坚硬、透明而且密度大(0.85克/立方厘米),和雨淞相似的雾淞密度却只有0.25克/立方厘米。雨淞的结构清晰可辨,表面一般光滑,俗称“树挂”,也叫冰凌、树凝,,我国南方把冻雨叫做"下冰凌"、"天凌"或"牛皮凌"。
雨淞最多的季节,冬季严寒的北方地区以较温暖的春秋季节为多,如长白山天池气象站雨淞最多月份是5月,平均出现5.7天,其次是9月,平均雨淞日3.5天,冬季12月至3月因气温太低没有出现过雨淞。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