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求助,350元去鲁朗林海值不值

2.滇藏Day5 然乌-鲁朗

鲁朗的天气_鲁朗今日天气

在观看鲁郎林海的色季拉山上天气好可以很清晰的看到南迦巴瓦峰。其实在山上哪里都能看到林海,只是观景台修在一个突出的平台,那里效果更好。门票是60. 再从林海那里下去点还有个田园风光观景台(门票好像是40还是60)。其实最美的是鲁郎林海下去后快到鲁郎那段风景,太漂亮了。雪山,草原,森林,溪水。石锅鸡是清汤火锅鸡,价格大概一人要吃80到100左右才能吃饱,味道嘛还是不错。

南伊沟有森林,有桃花(季节错过就没了),牧场,自然风光在夏季非常漂亮,有点类似四姑娘山的。门票100多。

去哪个看你取舍了。

求助,350元去鲁朗林海值不值

曾无数次见过鲁朗这个名字,知道是这个地名,当这次从波密前往林芝时,游玩了鲁朗这个地方,终于对它有了具体的认识。

鲁朗的景区很多,有鲁朗花海、鲁朗林海、田园风光等,当然我知道最出名的还是鲁朗的石锅鸡,只是路过鲁朗的时候,忘记了美食,光顾着欣赏美景了,来到林芝才想起,于是在林芝补吃了石锅鸡。

从波密出发前往林芝,空气与路况都好了很多。沿着帕龙江前行,雨继续下,路两旁绿树成荫,呼吸着湿润新鲜的空气,洗肺两字印入脑海。空气好了,人的精神也好了。波密到林芝只有二百多公里,我们可以边走边玩的到林芝。

首先到的景点是鲁朗花海,天阴沉沉的,除了我们,还有另外一车游客,大家都在景区门口犹豫,想天不好,花三十元进去,倒底值不值。售票员态度很好,友情提示我们,可以组团,大家一起购票,会有优惠。可大家仍犹豫着,因为此时的天空开始飘着小雨了,从川一路走来,发现318西藏段,并没有想像中的那么漂亮,所以对路旁,一眼晃过的花海景区,没有太大的兴趣。

售票员知道我们纠结的问题后,说西藏的天现在在下雨,一会就会晴的,让我们不用担心天气问题。我问她里面有什么景,她说有花海,有鲁朗河,还有草地。我们一听更纠结了,因为四川看多了这样的景。可不去吧,我们不远千里来西藏旅行,错过了又觉得可惜。我和哥商量了一下,想着三十元,还是进去看看吧,免得自己后悔,虽然有可能是:不去后悔,去了遗憾,但求个心安吧。至于还在纠结的另一车游客就只有看他们 商量了。

进入景区,还在栈道上,太阳就如售票员所说,出来了。手里拿着的披肩、雨伞都用不上了,我正好回车上去拿无人机,顺便把这些东西都放回去。再进入时,就开始有另外的游客进入了,花海顿时热闹了起来。

说实话,虽然进入景区后,有阳光了,但整个景区不值三十元,我们只能说花钱了个愿,毕竟第一次进藏。景区里的景还不如路边偶尔遇见的美景漂亮呢。

从景区出来,不停的吐槽,不过还是没影响我们游玩的兴趣。前行不远,见一处有点像景区的地方,周围被围起来了,以为是在施工改造,本不想过去的,看旁边一停车场,想既然是游玩,那有景就可以去看看。

两边围栏中间有一栋房子,旁边的围栏上写着“田园风光”,我们想应该是景点吧,不管是不是,先停车过去看看。姐看如此杂乱的地方,不想去,我和哥是不肯错过的,就去看看。

房子中间的玻璃门是开着的,没人。我们往里走一点,进入玻璃门,发现不远处有一张很旧的办公桌,坐着一大爷。我们问这是景区吗?大爷回答说是的。再问收门票吗?他说不需要。

我与哥想着不收门票,不论好坏,都可以去看看了,这样不用心疼钱了。可当我们小心翼翼走在房子背后的,晃悠悠的木板观景平台时,还是觉得这个景太不值得看了,幸好不收门票。

观景平台是从房子背后用铁架伸出去,建的一个平台,上面搭的木板有些已经朽了,不在了,有些烂了洞,勉强的搭在铁架上,再加上下雨,木板特别湿滑,我是手紧紧抓着铁栏杆,勉强走了两步以后,找块平整一点的地方,用手机颤抖着拍了一张全景,就赶紧离开,回到房间里了。

整个景点,就上面这一张照片,就看看远处的山、树与路,没有其他的景。可我和哥离开时,守门的大爷叫住了我们,说要收门票,每人三十元。我当时就蒙了,不是说好不收门票的吗?怎么现在要收门票了。

心里这样想着,也就这样问了出来,大爷说他说过要收门票的。我有点生气了,问大爷:“我们进去前,专门问了你的,你说了不收门票,可当我们看完了,你又要收门票了,什么意思啊?还有,你这个点,值得收门票吗?平台是烂的,景还不如路边的,凭什么收门票啊?”

大爷见我态度不好,马上说道:“你们既然看了景,还是要收门票的,要不你们两个人,只收一个人的门票嘛。”看着这么破旧的楼房,算了吧,还是付了一个人的门票。

上车后心情很不好,这明显就是被宰了嘛,当时忘记让大爷出示收费的文件了,那里根本达不到收费要求。

从田园风光出来,又到了鲁朗林海,这里有专门的售票处,一问,门票又是三十。我去,难道三十是每个景点的统一门票,景点不大,收费不多,让人有气都发不出来,毕竟大家出门玩,就是图个愉快,哪怕被骗,也不会太在意。

前面的已经进去两个了,鲁朗林海是看南迦巴瓦峰的地方,肯定不能放弃了,于是每人又花三十元。进入景区,首先看见不是风景,是一条短短的商业街,两边店铺林立,全是兜售旅游纪念品,围巾等物品的商铺。出了商业街,才进入真正的景点。

穿过旅游图,再往前,就是观景平台。观景平台再往前延伸,顺着山体,步行几十步阶梯,还有另外一个观景平台。嫂子高反,不愿意再走了,就在第一观景台处等我们。

看似步数不多的阶梯,下去还容易,可返回时,就累得人上气不接下气了。本想慢慢爬上去的,可当我看见正前方出太阳就,就知道必有彩虹,于是顾不上哥了,自己一口气冲了观景平台,在树缝隙处,见到了此行的第三次彩虹。

彩虹是见着了,可南迦巴瓦峰还是未能见到,没能看到它的雄姿,有点小小的遗憾。(第二天,有在然乌湖认识的游客,的看见的南迦巴瓦峰)

离开鲁朗林海,途径尼河时,遇见了罕见的雨瀑,目睹了整个流动过程。只是想飞无人机时,刚飞上去,大雨,没能拍摄到全过程。忙着放无人机,收无人机,空隙时,用手机拍了这张照片。老哥蹲的雨中,用手机拍延时,来不及架三角架,拍出来的抖动的厉害,而且这还是在一位热心的女游客帮忙打伞的情况下完成的。

虽然没有拍到,但拍摄的过程,与亲眼目睹也是种经历。觉得遗憾的同时,也很庆幸。

天黑前来到林芝,吃石锅鸡,逛林芝,犒劳一下辛苦的自己。明天就到西藏了。

滇藏Day5 然乌-鲁朗

你好,我就在林芝,这个我很清楚

你是说350元一个人吗?

1、看你们几个人了,如果是一个人的话,我还是觉得去也好,因为去鲁朗一般都是包车去,坐班车是不方便的,包车过去350元是肯定包不下来的,所以一个人跟团队350元加石锅鸡算便宜的了,很多导游加400多,500多,你这个导游还算是心比较好的一位了

2、如果你们人多,都在这个团队里,我建议不要去,可以在八一当地联系车,自己包车去,几百元就够了,自己去想停车就停车,想拍照就拍照,比跟团舒服,吃石锅鸡也不贵的

其实一切都是自愿的,你可以自己衡量一下了哈,有需要欢迎追问

5-19-2019 然乌-鲁朗

第五天,从昌都八宿县的然乌湖出发,来到了林芝波密县的鲁朗镇,这里是人间仙境,世外桃源

八宿县然乌镇越野e族宾馆,旁边的早餐铺有味道不错的韭菜盒子。店主人夫妇是甘肃天水人,正忙着蒸包子,烙盒子。我进去的时候,旁边坐了两位50多岁的中年大叔,桌上点了包子盒子一大盘,他们是骑行进藏的。一个脸黢黑沧桑,身着旧迷彩军服,大眼睛消瘦脸颊,很眼熟,原来是兰州过来的西北人,长得像我山西大同的老乡。另一个穿着暗色户外服,举止斯文,像个坐办公室的,是从昆明过来的。他们的自行车停在门口,好像并没有多高级。昆明到拉萨有2200多公里,他们说骑行要走半个月。

我们沿318往下然乌湖走,湖边有一个很高级的房车营地,里面有挺高级的沿湖玻璃观景台。大家进去看了一圈,上了趟洗手间,就继续前行了。318国道跟清洌洌的帕隆藏布江一路相伴,不像前面浑浊的江,澜沧江。峡谷两旁的山体也有密林覆盖,不再裸露着土石,我们进入了林芝地区的波密县。天气阴凉,不时飘一点雨,帕隆藏布江峡谷一路苍翠。林芝是西藏的小江南,藏区的粮仓。车窗外,虽然阴天的雪山失色几分,但悬在山腰的云却也别有风情,像在调皮的孩子在玩耍。

大家似乎都被昨天的美景灌饱了,对今天眼前的苍翠比较无动于衷。车里聊起了**,王相当崇拜姜文,反复看过他好多作品。我惊讶于他可以顺口而出不少**片段的台词。大家都最喜欢《阳光灿烂的日子》,据说这边片子改编的时候姜文和王朔意见不和,闹翻了好久。我平时不够八卦,第一次听说。我很早就看过《鬼子来了》,记得画面很震撼,内容没太细想过。这部片子被禁据说主要是程序问题,但战争题材也很容易因立场角度问题而被禁。好**谁也不想错过,差不多都看过这部。

王不愧是文艺青年,知道**《太阳照常升起》的原著是《天鹅绒》。这部**叙事逻辑有些乱,我却感觉它拍出了王小波的《黄金时代》。我也翻过,描写了不同阶层文化间的一点强烈反差,本身似乎并不值得多少关注。《让飞》是姜文作品出人意料另一个高峰,大家都啧啧赞叹。的确有才,让人不自主的期待。但我真没看懂《一步之遥》,他们也有同感,确实不知所云。看到王如此投入的品味这些**,我说他应该去创作,做编剧或者导演,他有这方面才华。

他从事过很多行业的很多工作,见过各式各样的人,也出入过各种声色场所,但我觉得他很清楚自己是一个怎样的人,可以变成什么样子。他手机封面是现在的女友,五官精致身材纤巧,东航的空姐。看着他手机上的照片,我像先生那样断语,你现在的状态可以结婚生子了,生了孩子会转运的。适当的压力有催熟作用,像他这个年龄的男人勇敢向前,多承担些责任才能享受到更大的幸福。希望我的断语在他心里埋下。

王笑着说起大理的婚俗其实很粗鄙,甚至恶俗,翻着手机给我看他同学婚礼时候闹婚的场面。杨在旁边说他当时就没让亲戚朋友闹婚,听得出他对自己爱人的保护。他结婚晚,现在小孩才半岁。他结婚都没请我,王说,他俩高中时候来往不多,因为杨是好学生。王很喜欢帮朋友张罗婚礼,而且常常做婚礼司仪。显然的,他这个外向段子手是享受参与主持这种热闹场面的。将来结婚的时候一定要请我去看热闹啊!

他跟杨回忆起高中时候看《灌篮高手》,每天晚自习前,在学校旁边的一个小卖部,好像循环着看来很多遍,人物和情景都像是深深长在了那段生活。这部动漫70后也有印象,它描绘了高中生最理想的青春:帅气的小伙,在篮球场挑战极限,还有并肩作战的友情,以及纯真而美好的爱情。我没怎么看过,在大学时候才听过樱木花道,流川枫这样几个名字。想象着别人的高中,回想起自己的大学时代。

我们在一挂吊桥处停车逗留了一会儿,桥的那边有去往墨脱的路。下午我们来到了鲁朗镇,将要住宿在扎西岗村。村子在群山怀抱中,远山有雪峰和杉树森林,近山有白云环绕腰山,阴天也仙气十足。

村子里很干净整齐,每家的门窗有不同的色彩图案,很有特色,好像好多都已经是家庭客栈了。其中的仓决家有床位房,普通标间和豪华标间,于是我们就一起住到这家。杨和王选了豪华标间,仓决姐姐给我优惠普通标间80一晚,Pai住床位房。仓决家有两个院子,他们自己住在西院正面那栋楼。一楼他们自己的客厅,也兼供客人用餐厅喝茶。院里的石头小径两侧插了很多鲜艳的花,倒也热闹。整个院子里没有一处脏乱的角落,能感觉到主人的勤快体面。

仓决**姐瘦高身材,长脸细眼,深肤色,牙齿很白很整齐,上身穿着精干的黑色羽绒衣,下身裹着翻毛边的袍子,普通话讲的挺清楚。我放下东西就独自跑到村子里转了一圈,拍摄了好几家的院门。其中一家,我听见里面有人出来,就等着抓拍人在门框中的样子,咔嚓一声捕捉到到父子俩出门的瞬间,但似乎打扰到对方,不好意思赶紧避让到旁边去。回翻照片,却找不到那张门框中有父子的。应该不是我不小心删掉了?这是在藏区,不符合物理常识的事情可能发生。跟上次藏族男子突然进了我的照片相反,这次人家不愿意被我拍,照片就从我手机里消失了。

小雨把我赶回去取伞,大家正在客厅休息喝茶呢。藏式民居窗户很小,5点多屋里暗下来了。银发的奶奶坐在窗边,手转着经桶念唱着经文。电视里播放着藏语的“芝麻胡同”,上面的墙上挂着共和国五代的像。旁边的墙上贴满了孩子的奖状,好多个第一名,好多个三好学生。我问仓决这么些奖状都是她小孩?她说是的,两个孩子都很争气,现在一个在县城里上中学了,每周回来一次。

这里冬天会大雪封山,我问仓决那时候怎么办?她说现在318国道上雪清理的很快,都撒盐的,交通不成什么问题(有环保隐患吗?多半会)。他们日常也不总需要去县城,半个月才去一次吧。家有养猪,养牛,冬天的时候宰一头牛,吃半年多呢。平时一个月也能宰一头猪。藏民养的猪个头比较小,肉好吃。我们跟仓决说晚上回来吃石锅鸡。旁边一个小姑娘赶紧过来问我们可不可以一起拼饭。王杨都说可以。那我们就先趁着天光到村里和牧场上转转去。

各家都有院子,院墙不高,但是大门却很讲究,有木质门头几乎搭成一个小亭子了,大概本意就是要能遮雨。门头上面不同木头部位有着相应的各色图案。院子里面,房屋大多两层。细看,坡屋顶是空架在二楼顶上的,构成一个透气的谷仓,可以晾干草。

我们穿过村子,又爬过一片草坡,看见前方有一片小湖。湖的后面是山脚下的鲁朗镇度村,一匹浅棕色的马在湖这边吃草,一派祥和宁静。

杨带大家来骑马,藏族姑娘给我俩牵着马,王自己拿着缰绳。大家从湖边往西走,那边有个跑马场,大概节日里有些跑马的游戏吧。走着走着,王的小马跑起来了,越跑越快,藏族姑娘说它着急回家了,大声喊着让王总拉缰绳,但是好像也没起作用,最后还是姑娘自己过去把马从圈那边牵回来了。骑完马,要玩射箭,王准头还挺大。Pai也轻轻松松把靶帘子射飞起来。最后剩两箭让我试,我满怀信心拉满弓,谁想,箭居然都没飞到靶帘子跟前,就栽下来了,好羡慕十七八岁男孩的体能。

天色渐暗,大家沿318国道走回村子。想着石锅鸡,肚子已经咕咕叫了。我们得买点酒吧,最好是本地产的青稞酒。村口的小商店居然没有青稞酒,退而求其次,我们买了一瓶40多度的玉米酒,开瓶一闻,王说有粮食的醇香,不错。鸡已经炖好了,拼饭的小伙伴们也下来了。他们从拉萨回来,要回西双版纳去。一个男孩,两个女孩,都很端正,其中两人是哈尼族。王说自己是年的,那男孩就说自己是99年的,其实可能也真差不多。

他们在版纳做茶叶生意。王起身给他们让烟,其中一个女孩居然很有范儿接过烟,抽起来,令我十分意外,不过她抽烟的样子的确分外。鸡肉很鲜嫩,汤里还有些藏地的草药。仓决家一只叫“吉祥”的喵过来跟我叫,我就给它一些碎骨头。只顾自己吃,我没注意到其实锅里肉已经不多了,还让别人再帮我盛点肉,等意识到的时候,心下暗自惭愧片刻。石锅鸡捞完肉,大家开始下菜,,豆腐,土豆煮了都很好吃,玉米酒我也喝了一杯。

王借酒对我们车这几个人都说了些赞美的话,他夸杨同学博学,一路山介绍各处风土人情文史地理,偶尔还讲点禅学;他夸小孩Pai身体素质好,以后可以给他当保镖;说到我,他有点为难了,一路上刨根问底,恨不得摸清别人从出生到祖宗十八辈的所有事,自己却没贡献或显示什么特长,于是他勉为其难的夸我会讲典故。的确这一路上,尽是我不停的问他们的私人生活。每个人都是一本独特的书,摆在眼前时,难道不翻开看看。我想知道不同人的世界都是怎样演变的,想能像看**一样看他们的一生。跟陌生人讲讲自己的成败荣辱也不会有什么要紧的后果,反而在回答问题的时候从旁观视角回望自己一遍,没准悟些什么。

在他们的回答中,我多窥见一点真实,似乎我自己也体验了他们的人生。这一路有他们乐意回答我的问题,已经非常感恩,总希望现在或将来能做点什么让他们开心。我常常把他们拍进宏大的风景中,记录他们曾经来过这些美丽的地方。对我,他们却很礼貌的没多问什么。我们在客厅吃石锅鸡的时候,旁边一帮内地来的50-60后大叔大妈在用仓决家的厨房做饭,也热闹的很。酒足饭饱后,我回到了这次出门以来最舒服最干净的房间,洗了一个热水澡,睡下了。